发布日期:2024-12-09 02:06浏览次数:
本文已获得授权
作者|杨布巴德
来源|杨布巴德(ID:)
社交营销时代,KOL(关键意见领袖)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和时代的宠儿,成为最重要的流量拥有者和内容生产者。正因为如此,假KOL、假流量应运而生。也会生
如今,虚假流量越来越盛行。据说,10家头部自媒体公司中有7家都在刷流量。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,近一两年假流量确实越来越严重。
我可能是最早的互联网内容营销人员之一。自论坛时代以来,我一直与版主合谋并受到巨魔的协助。 2008年的“王老吉封杀”是论坛时代的一个著名案例。因此,虚假流量从来都不是一个新话题,自从有流量以来,它就一直存在。
海军刷卷就像一个妓女,古老,阴暗,不太可能很快消失。
这些年来,我经历过各方,从十几年前的营销公司,到后来的阿里巴巴这样的各方,现在也算是营销垂直行业的KOL,成为了所谓的流量大师。
今天我们将讨论什么是虚假流量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。
我们需要警惕虚假流量,但我不会采取明确的立场反对它。正如古老的寓言所说,如果上帝想要毁灭世界,他所要做的就是在地球上安置一个道德家。因此,我们对道德家必须更加警惕。
所有人的阴谋
经过长时间的经历,我对假流量的看法是,这是所有人的阴谋。
营销行业的每个环节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从甲方的CMO到营销总监再到一线品牌经理,再到媒体公司,最后到KOL本身,他们都有责任。也就是说,大家都心知肚明,根本不是那么回事。秘密。
老板只看数据
甲方老板要的是结果。营销行业食物链的顶端是甲方的营销副总。这个职位的管理者通常已经长期远离一线。他们更擅长品牌战略方向、组织架构管理等顶层设计,而不是一线营销技巧。
所以,他们判断某件事是否应该做的时候,首先看大方向是否正确,其次看下面的人会如何汇报,最后就去做。
我也认识常年奋战在一线的CMO。他们从来不需要下属的劝说,也不要求下属的结果。他们有自己敏锐的判断力,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价值。
对于大多数不在一线的CMO来说,判断项目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客观数据,而不是主观判断。因此,下属提高销量,甚至主动要求媒体公司改善业绩,也是必然的事情。
所以你看,是甲方老板天天喊着不要造假流量,是甲方老板只用数据来判断好坏。我可以找谁讲道理?
流量下降是正常现象
那么KOL们都在积极刷量,为什么呢?因为流量下降了,而且很严重。
四五年前,公众号有十万多个,但现在真正的读者只有两万。你说丢不丢脸,如果我们不制造一些虚假繁荣,粉丝会怎么想,顾客会怎么想,我们还要丢脸吗?
流量下降是正常的,未来流量还会越来越低。
中国网民数量已达极限,网民规模已超过10亿。四五年前,移动互联网流量最大的是微信。微信上的公众流量只是公众号,公众号并不多。只要有一些内容,粉丝和读者的数量就会迅速增加。所以当时10万+是很常见的,而且含量低。完全没关系。
但现在,用户总数(总关注度)基本没有增加。这些还是同样的人,但互联网平台却变得越来越分散。如今的头条、王者荣耀、吃鸡游戏、抖音、快手……对比微信公众号文章和这些“乳头趣”,流量不可能不下降,肯定会下降。
所以你看,四五年前的结案报告动不动就过十万条,微博话题浏览量也有几亿。现在你做结案报告的时候,你说读者数只有两万,预算不小,数据也只有五分之一。谁能受得了?不刷才怪呢。
天天喊假流量的人,不敢把真实流量放进报表里。就是这样。现在的情况是,每个人都需要虚假流量,就像兴奋剂一样。每个人都服用兴奋剂,谁不服用,谁就输了。
有什么解决办法吗?可以成立行业联盟来打假吗?历史经验的教训是,打击假冒的力度越大,假冒的程度就会越高。不要低估人民的智慧。
虚假流量的解决方案一定不是真实流量。
乙方:对结果负责
乙方作为甲方与KOL之间的桥梁,在流量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他们如何看待虚假流量,以什么心态服务甲方,如何优化服务质量?为此,我和IMS新媒体事业群的朋友进行了交谈。
IMS正在打造一个基于互联网社交环境的新型、大型社交营销公司。目前已拥有全社会服务能力、自媒体技术筛选、广告交易平台、自媒体版权及商业价值排名的生态系统。同时,把内容创意留给KOL。
IMS连接86万KOL流量主,服务8万+中小企业、450+品牌客户。商业游戏是,谁稀缺,谁就拥有更大的发言权。当客户资源稀缺时,服务好客户是第一要务,KOL成为被选中的一方。
我在IMS得到的答案总结如下:一切要以实际结果为准,而不是流量的追随者。
作为营销公司,想要长久服务客户,就必须注重实际结果、长期价值、对结果负责。
甲方找营销公司不仅仅是为了执行力,更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个KOL的性格,能够给出更专业的建议,告诉甲方要找什么样的KOL,生产什么样的内容。
我问了IMS的朋友如何解决虚假流量的问题。他们直接表示,这件事情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。我们只能用长期的服务经验来消除虚假流量,留下真正有价值的KOL。 IMS正在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建立KOL的评估体系。例如IMS旗下的克劳利指数就向公众开放免费查询。建立权威榜单,让真正有价值的KOL获得更大的优势,而不是有“流量”的KOL。
同时,当今的客户更加注重产品与效果的融合。营销公司需要对客户的效果负责。所谓效果,大多数从业者直接理解为流量,流量等于效果。这是错误的。
我问IMS的朋友,你们说的实际效果是什么?它们大致分为以下几类:
第一个是直接转化类,包括带货、下载、试用等,这个假流量是骗不了的。卖货不会带来流量。更容易过滤掉带货能力较强的人和有流量但不带货的人。 。比如李佳琦卖口红。
二是舆论效应。谁能产生舆论,谁就是舆论领袖。有些品牌传播不需要携带商品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过一个概念,叫做“定调”。当前的品牌设定需要KOL来完成,因此能够为品牌定调、带动舆论的KOL价值很高。至于流量,似乎不太重要,更重要的是视角的价值。比如《底层的残酷故事》到快手、《等待腾讯》以及后来的《腾讯没有梦想》都是定调内容(似乎都是负面的)。
三是跨界ICON。头部KOL通常有自己的角色属性,品牌和KOL共同创作内容。这一类别更多地利用了KOL的语气和角色。比如宝马MINI和瑞贝卡跨界卖车,我前段时间讲过,新世界和迪士尼重新定义公主,都是品牌和KOL之间的内容跨界,制作一个内容ICON并不重要,流量并不重要。
所以你看,效果的种类有很多种,KOL的利用方式也有很多,不仅仅是流量。
品牌应该与专业的营销公司合作,用好KOL,最大化KOL的价值,实现各方共赢,而不是仅仅利用KOL的流量价值。
甲方:忘记流量,共同打造优质内容
给甲方的建议是忘记流量,只关注内容。 KOL有没有流量造假并不重要,只要关注内容的质量就可以了。
从唯流论到唯内容论。是的,只看内容,其他都不重要。
现在垃圾内容太多了,都是假流量支撑的。甲方请直接屏蔽数据,只看内容,让优质内容生产者过上更好的生活。那些假10万+的垃圾内容将逐渐失去市场。最终,优质内容创作者将不再需要造假。这个生态会慢慢变好。
大家知道,我也是营销行业的中型KOL。有些客户案例会来找我写。虽然拒稿率过半,但是我当然也会接受一些高质量的案例。
每次我告诉我的客户,我不提供任何数据,我只生产内容。所以感谢购买我的内容的客户。你不关心流量,你只关心内容的质量。
我们发现,KOL接受的广告大部分都是裸卖流量。他们在前面写了无关紧要的内容,在最后生硬地插入了广告。这种合作模式虽然为大家省去了麻烦,但肯定是错误的。
纯粹的流量没有价值,是的,它没有价值。这和在电线杆上张贴小广告没有什么区别,哪怕是镀金的电线杆。
只有伴随着高质量的内容,流量才是高质量的流量。哪怕是GQ Labs这样的高端时尚杂志的账号,前面内容不相干,最后是“惊喜”广告,即使文章有百万阅读量,也与你无关。品牌。这个流量是没有价值的,品牌要做的就是和GQ共同打造品牌内容。只有优质的品牌内容产生的流量才有价值。
一线品牌管理者应该具备判断内容质量的能力。我之前说过,现在营销最重要的是勤奋,而不是省事。
想要成功,每个KOL都必须有自己的公共角色和属性,以及独特的内容视角。要利用好KOL的这一方面,将品牌的内容与KOL结合起来,共同创造,生产品牌内容。
只要甲方对品牌内容满意,最终获得多少流量并不重要。你买的就是内容。当你选择KOL的时候,当你决定生产什么内容的时候,流量的大小就已经决定了。对于这个流量,你必须要10万+,那么KOL为了赚快钱,就别无选择。
解决虚假流量是一个生态问题,需要时间。首先要改变意识,然后从内容入手,最后改变生态规则。
总结
虚假流量是大家的阴谋。这个产业链上的每个人都有责任。当唯一的评价指标是数据时,数据造假就不可避免。
解决虚假流量问题不能靠打击造假。打击造假只能加剧造假程度,却无法解决假流量问题。这是一个内容生态问题。
接下来的问题是,对于社交营销公司来说,如何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并与行业共享。 IMS等大型新媒体营销公司开放并共享优质榜单,构建生态系统。
从长远利益考虑,乙方首先要对甲方负责,与甲方坦诚沟通。流量不等于效果。效果有很多种,KOL的用途也有很多种。纯粹的流量没有什么价值。买KOL只是买流量。浪费。
对于掌握杀戮权的甲方,我的建议是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,提高他们对内容的判断能力,把判断标准从流量转向内容。忘记流量,专注于内容。
小到一篇文章,大到一场预算数千万的活动。很难用明确的数据来衡量它的价值。品牌管理者必须有自己的标准,确定什么是应该做的、什么是正确的,然后大胆去做。数据只是一个辅助手段。不要盯着数据。如果只看数据,肯定会被数据欺骗。
以上,希望大家能够更加专业,营销不仅仅是流量。